4月16日,工人對西安南郊一處賣場多層大樓進行拆除。一位工人說,只有砸開承重梁等結構,才能真正感覺到房屋建築的質量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東大樓內部,六零牆體厚度與一部手機尺寸的對比

西安市南郊一處賣場多層大樓的拆除現場
  一個拆樓者說,樓里樓外看幾遍,就知道質量咋樣;晃晃釘子,越緊的牆越結實。
  當初我國訂立建築標準時往往向經濟承受力上傾斜,本身標準就低,施工標準更低,不斷地挑戰建築安全底線。
  要重視建築質量安全報複期的存在,不能自欺欺人,該還的賬遲早要還。
  “拆樓時很容易知道哪棟樓結實。把牆敲開,樓里用的磚的質量,還有水泥標號,包括鋼筋這些都一清二楚。有的樓質量好,拆起來很費事,光靠人工不行,還得租大型機械。”老家在商洛市的魏傑,初中畢業便開始跟著鄉黨出門打工,早些年在外省做樓房拆除工作。十多年前開始在西安發展,帶著30多位同鄉包攬樓房拆除的力氣活。
  在他的印象中,2009年,在西安市自強路攬過的一處四層住宅樓拆除的活兒最輕鬆。“綁了兩根木頭棒子在二樓窗戶窟窿里,外面工程車把繩子一拉,牆就倒了,三樓四樓就塌了。”魏傑說那次賺錢快,後來想想也替那些住戶擔心,因為樓拆之前的半個月,還住著十幾戶人家。
  上世紀企業自建多層樓問題最多
  魏傑最近帶著老鄉們在西安南郊一處多層商場拆樓施工工地幹活兒,建築面積上萬平方米的商場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魏傑只承攬了一部分拆樓工程,在大型機械作業後,他才領著工人開始破拆。
  “這樓建成也就十多年,你看看這鋼筋和磚,都還新著。”說話時,魏傑招呼工人們作業時留點意,“有些磚還能用,從側面砸。”魏傑攬的活兒是全包,拆樓過程中砸下來的鋼筋、磚頭等還能轉手賣掉。
  魏傑說,很多拆下來的東西都能賣,質量好的樓這部分利潤就多,質量差的出來的鋼筋只能賣廢品,磚也沒幾塊整的。
  在西安工作的十年多時間里,魏傑一直在拆樓。他說本地拆樓作業的大多是四川廣元和商洛人。時間長了,經驗也多了,很多樓拆之前,魏傑只要裡外看幾遍,就能估出拆樓利潤有多大。
  “樓裡面肯定有一開始建樓時做的水泥面,用鑰匙摳摳,就能估計出整體的水泥灰號。摳不掉渣,只能劃個印兒,這樓肯定結實。水泥使勁一划就出渣的,肯定好拆。”魏傑攬活之前進樓轉,也時常留意牆壁上住戶們留下的釘子。“晃晃釘子,越緊的牆越結實,拆時就費勁。”魏傑攬活兒是整體承包,但給工人付工錢則是按工時。“對我來說,樓越結實,拆起來就費時,利潤就會越低。”儘管如此,魏傑自己當然希望樓建得結實,這樣,大家都住得安全。
  拆樓多年,魏傑也曾遇到過操心的活兒。“好像是2003年,西郊一個老廠子家屬院整體都拆。老式的三層建築,帶大走廊,還有公共廁所那種。我們進去幹活兒還傷人了。”那年,魏傑還在跟工頭幹活兒,站在二層承重牆上砸牆的兩個工人突然掉下去了。“主要是牆不結實,砸牆一震就倒了,人直接掉到一樓,連摔帶砸都是重傷。
  拆樓至今,魏傑接觸的樓房九成都是6層以下的多層磚混或框架結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各個廠子和公司建的多層樓房問題多。一拆開,就能看見誰在偷工減料糊弄人。當初水泥用得少,拆的時候很明顯感覺水泥粘不住磚,是脆的。”魏傑還曾在一些廠建福利區發現,框架結構中鋼筋只在外邊一圈,中間是整根整根的細竹。
  除此之外,偶爾遇到的拆遷突擊建房也讓魏傑擔心。“我見過一樓到四樓都是單磚牆的房子,單磚牆十來米高,說倒就倒,人都不敢往跟前站。”
  蘇式建築一度是典範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蘇聯在中國援建了很多建築。魏傑早些年曾在外地參與過蘇式建築的拆樓工作。“那牆寬,很多都是石灰砂漿,但四五十年過去了還是很結實,不好拆。”
  魏的同鄉聶先生前年曾拆過西安市太白路附近一處蘇式建築,拆樓承包費至少是普通磚混結構樓房的兩倍。
  “應該比兩倍的錢多一點,那樓難拆呀,工作量太大。一般磚混三層樓,最多就是三七牆;有錢單位自己蓋的六層磚混,到頭了就是五零牆;而那個蘇式樓一層是六零牆,機械不好拆,只能靠人工。”聶先生在電話說,費用高是因為工程量翻番了。
  西安多所高校還保留有不少蘇式建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時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學院)主樓等四座蘇式建築始建於1956年8月。為縮短建設周期,建設圖紙直接取自蘇聯列寧格勒紅旗通信學院的設計圖紙,按軍用標準修建。
  1958年竣工後,這四座樓是當時西安地區規模最大的蘇式建築。“這些年裡外裝修過幾次,沒聽說有什麼毛病。2008年5·12地震後檢查也沒出現情況。”該校產業集團楊成剛介紹說,“前幾年修整四座樓中的西大樓,門窗都拆換了。按理說,別的樓用這麼長時間都不敢這樣折騰,但這樓確實結實。”
  日前,東大樓開始修繕裝修,參與裝修監督的該校後勤人員說,總計五層的東大樓一層牆體採用的就是六零牆。“加上灰縫,寬度63釐米。地下部分的基礎是80到120釐米寬。在磚混民用建築中,這應該是最寬的牆,肯定比別的牆更結實。隨著樓層增高,牆體厚度和樓層挑高逐步縮小,一樓的挑高是4米5,二樓接近4米,再往上更低。牆的寬度也是漸漸窄,五層是三七牆。“要是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一棟同樣面積磚混樓,這個蘇式樓造價可能要比新樓多兩倍,用的料多,人工也多。”
  施工要省錢,驗收走過場,人為形成一連串錯誤
  “理論上,無論多層還是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要比磚混結構結實,造價也高。隨著城市發展,高層建築越來越多,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越來越多,設計按照國家標準執行,最強調的就是安全,其次才是適用、美觀、節能等,每張設計圖紙上都有設計機構和設計師的名字。”李軍在西安一家設計院工作了20多年,他認為專業設計師的房屋設計幾乎沒有安全缺陷。“沒有設計師會故意出現缺陷,只要按照標準,就應該沒有安全問題。房屋安全出現事故,絕大多數都是在施工環節,建築材料選用和規定數量不達標、偷工減料是最主要的原因,房屋交付後使用不當也可能導致意外發生。”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國內建築為了追求“又快又省”,建築尤其是各單位自建樓房,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建築標準混亂了,這是最令人擔心的。這些還在使用的樓房,因為企業改製或倒閉等原因現在連建築設計圖紙都沒了。”李軍說。
  改革開放至今,國內城市建設和改造已經快速發展了30多年。“這些年,國家建築標準也在完善和提高,但和國際同等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的安全標準低。一開始經濟底子薄,訂立建設標準時考慮建築安全性與經濟性時,往往向經濟承受力上傾斜,要省錢。本身標準就低,而我們執行標準嚴肅嗎?我們的監管部門和監理人員是否嚴格按照標準行事?”中國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理事會常務理事盛明勇博士,長期關註土木建築安全問題。
  “如果建築方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驗收環節走過場,就會人為形成一連串錯誤。在安全標準低的情況下,施工標準更低,不斷地挑戰建築安全底線,這樣形成的隱患就隱藏在建築中。這種畸形建築快速發展已經超過30年,目前已進入質量安全的報複期。”盛明勇說。
  對這個階段的房子,魏傑的感受是:不是所有房子都差,有實權的部門、效益好的單位,蓋的房子質量還是很過硬。業內就聽說過,寶雞有個石油企業曾拆一棟樓,一次爆破晃一晃、二次爆破歪了、三次爆破才整體倒下,質量之好當地人交口稱贊。但對拆樓的來說很討厭,水泥太好拆不下來磚,鋼筋能看見取不出來,太費工時掙不下錢。他的朋友有次拆財政局的樓就賠了。
  不按規律和標準建設,該還的賬遲早要還
  作為西安市土木學會結構專業委員會委員,盛明勇對國內多起建築安全事故格外關註。
  盛的朋友孫先生2005年在電子西街買了一套商品房,交房第二年住進去後就開始遭遇房屋漏水。盛明勇過去幫著查看,樓上樓下一問,各家幾乎都是入戶門內兩米位置遭遇樓板向下漏水。“一打壓檢測才知道是入戶冷水管漏水。樓上地磚砸開,往下再砸最後確認是入戶冷水管三通漏水。小區物業解釋是,此前一個供暖季小區沒有供暖,是冬天里凍壞的。”
  盛明勇說樓房最怕水泡,過水後很多建築材料都會發生物理變化,進而影響質量和壽命。又過了一年,該小區里上千戶人家都更換掉了那款廉價入戶冷水管三通。“用凍壞了的解釋肯定說不過去,可水管早過了保修期,業主只能自認倒霉,你找開發商和建築商又能怎樣,這還僅僅是一個三通的選用問題。”“建築建設需要一個過程,必須尊重科學規律。一味圖快,難免出現質量問題。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正常至少五年時間完成,可沒幾天就說只需要三年,最後改為兩年。趕工期的報道當時很多,建築圈內也討論太快趕工期是不是科學。隨後我們也看到,北川災後重建因為追趕工期導致個別學校校捨出現質量問題。”盛明勇認為不按規律和標準建設,是一開始就把危險的種子種下。“要重視建築質量安全報複期的存在,不能自欺欺人,該還的賬遲早要還。”
  “沒出現問題時都是在對賭,出現質量問題後就強詞奪理,強調是別人的責任,實在賴不掉的就過分強調自然環境影響。建築質量人命關天,面對安全報複期不能僥幸,現在要積極應對,要全面仔細排查梳理,建築到底屬於哪類?按A、B、C、D類區分出。綜合評定後,該拆除的就要拆除,該加固維護的就要趕緊動手,是採用隔震加固還是其他傳統手段干擾性加固的,應該及早清晰。”盛明勇說,只有早作打算才能在質量報複期里由被動變主動。
  盛明勇說:“現在是寧肯接受經濟上的損失,也不要造成人員傷亡。每次出現事故,政府都是被動的,開發商、建築商或許到時候公司都註銷不見了,誰來買單,誰來負責?所以政府職能部門現在要趕緊提高質量標準,真抓實管把這個行業監控好,否則糊弄不過去。”
  產權70年,可交房三年後開發商就不怕了
  在有關房屋建築質量的採訪中,西安多家房地產開發商婉拒了採訪,認為更應該去問建築商。“我有一整套手續,當時檢驗也合格了,出問題我不能負責。”在西安建築市場從業多年的於先生,目前擁有自己相對固定的施工隊,掛靠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下。
  “以前有人開玩笑說,國內最大建築商是民建,因為不管什麼建築,都是來自民間的農民工在幹活施工。小工乾幾年,漸漸就成了大工,工地除了要看身份證,別的還要什麼證?只要有力氣就能幹,鋼筋工、水泥工,什麼崗位缺人,招來能幹活就行,現狀就是這樣。除了人身安全,工地里說得最多的就是工期。”
  於先生說,建築行業不僅僅需要有力氣的勞力,還有許多技術質量標準需要執行,對工人的專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但在熱火朝天的建築行業中,卻很少有人關註施工從業者的綜合能力,“都是掙快錢,項目層層轉包,責任也轉包下去,只要當下不出事,看得過去就行了。大不了再和工程監理、驗收人員搞好關係”。
  “我們多是靠經驗乾,真正說到標準,很多大工都不知其所以然。這很要命的。”於先生說平時甲方尋求房屋加固修繕的工程很少。“去年遇到一次,一個大學新校區住宅樓蓋好不久就發現地基下陷。高校還是有點靠譜,原來的建築商要回來修,人家學校就沒有要,最後是我們做的。地基下陷是建築承載問題,我們不但被要求做地基加固,還讓參與建築防震性能的一個新技術施工,就相當是給大樓整體加了隔震墊。”
  商品房質量,到底誰該負責?能保證質量多長時間?盛明勇的答案是:暫時說不清。
  “商品房產權大多一般是70年,可在開發商開具的《住宅質量保證書》里,並沒有明確的使用年限約定。所謂的承擔保修責任,約定的只是地面防水和牆面開裂之類,說到主體建築質量,一般很籠統說按國家標準建設。”盛明勇說。
  “交房三年後開發商就不怕了,保證書里約定最長的就是地面三年不滲水,再出現問題似乎和開發商就沒有關係了。建築商和監理單位也有話說,房子各種手續齊全,自己當時也是按照設計圖紙的國家標準施工和監理的,好像和質量直接相關各方都沒有責任。可回頭看看,出現安全質量的房屋建築,又有哪個不是手續齊全的,都是按照國家標準設計、施工和監理驗收的。”
  全國老樓危樓安全排查即將開始
  記者從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和西安市房屋安全鑒定服務中心瞭解到,2012年6月至9月,西安市對全市房屋使用安全展開了全面排查,共查出C、D類危險房屋面積約60萬平方米。C類房屋,即部分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現險情,構成局部危房的,這類危房約有56萬平方米;D類房屋,即承重結構承載力已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體出現險情,構成整棟危房的,這類危房約有4萬平方米。
  2013年至2015年,西安將對全市範圍內的危房進行安全整治。“有維修價值的進行加固。構成整棟危房的,直接就限期拆除。”西安市房屋安全鑒定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最近統計和整改數字尚未公佈。
  4月11日、12日,國家住建部連續發了兩個通知:《強化責任追究確保質量安全全國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將全面受檢》、《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通知決定組織開展全國老樓危樓安全排查工作》,主要涉及建築年代較長、建設標準較低、失修失養嚴重的居民住宅以及所有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對城市老樓危樓,重點檢查管理檔案是否完整,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是否完善和落實,日常管理是否及時到位等。
  西安市房屋安全鑒定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透露說,“全國統一排查應該就是這幾天開始,我們現在已經接到通知,隨後幾天應該有更多信息披露。” 本報記者孫元華
  中國建築安全度水平比起國外還是偏低,但正在逐步提高,特別是抗震性。就像抗洪,過去要求30年一遇,現在改成50年、100年,那麼,遇到災害時發生危害的幾率就小了。
  房子壽命與三大板塊息息相關,一個是設計,設計不安全當然會塌樓;二是你的施工質量怎麼樣,管理水平怎麼樣;三是使用後的維修管理怎麼樣,這三個因素直接決定了一棟房子的壽命。
  專家簡介:王慶霖,男,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1962年起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任教,從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上世紀90年代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構)築物檢測鑒定站總工。多年來一直從事國內工業與民用房屋可靠性與耐久性的檢測鑒定工作,為國家多項建築設計、鑒定、施工標準的制定參與人,國內砌體結構領域學術帶頭人之一。
  蘇式建築:設計標準低,施工質量好
  華商報: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建築技術主要是學習蘇聯,您正是當時去蘇聯學習建築的,當時蘇聯的情況是怎樣的?
  王慶霖:上世紀50年代時,國際上蓋樓房有一個安全繫數(抗震、抗風綜合繫數),最高的是6和7,一般都是3和4,數字越大說明樓房越安全。但蘇聯是按破損狀態來設計的,也就是我們現在叫的“極限狀態”。意思是說,拿多個梁壓一根柱子,看壓到多少個的時候柱子會被破壞,在實踐的基礎上會產生一個安全性的預估,從而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理論上應該是先進的,但是把安全度降下來了。
  華商報:這個好像和我們大部分人的理解不一樣,大家可能都覺得蘇聯那會兒工業方面比較強大,建築很先進?
  王慶霖:先進是理論上的,但人家就是不出事兒。蘇聯當時建樓安全繫數是2,他們認為這個繫數就夠了。從50年代開始我們學習蘇聯,總的安全繫數不高,但事故也不多,因為當時人做事認真,施工質量好。比如我們學校的教學樓,1955年建的還挺好,還在用。學生宿舍都是1955年、1956年建的,樓層不高,用黃泥加砂漿,根本沒有水泥,到現在還在用。當然前提是沒有遭遇大地震。
  華商報:您說的這個安全繫數到底是由什麼來決定的?設計、施工還是材料?
  王慶霖:都有關係。那個年代用石灰砂漿砌牆,繫數0.4左右(就是1平方釐米只有4公斤的承受壓力),是最低的了。設計標準的確很低,但好在那時施工比較嚴,所以到現在這批房子還沒有出現大問題。一個房子是不是安全,從結構類型來看,應該說土木結構是最差的,因為抗震性最低。但現在你不難找到超過100年的房子,大雁塔都上千年了,不也沒事兒?所以說,安全繫數主要是針對大災難來說的,沒有大的災難一般房子能住就成,不是安全繫數低,就肯定有大的危害。但前提是嚴格按標準施工。
  設計、施工、維護:三大因素決定房子壽命
  華商報:中國是從什麼時間開始有自己的國家標準的?
  王慶霖:1966年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國家標準,1974年還有過一次修訂,但基本上還是蘇聯那套東西。1989年開始有所謂更先進的標準:以概率為基礎的設計理論,通過多項分析來表達的設計方法。當時算是先進,現在大家還都在用這個安全繫數。但當年的問題不是標準好不好,而是施工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華商報:最近的一次修訂是什麼時間?
  王慶霖:從2010年開始,國家對一些建築規範標準陸續修訂,較大地提高了安全繫數。主要考慮到各類建築抗震性能差,而我國恰恰是多地震國家。另外,從荷載上也提高了,例如蘇聯時期住宅的荷載大概一平方米只按150公斤來設計,比國際標準少了250公斤;大概從2000年後,才提高到了200公斤。
  總體看中國建築安全度水平,比起國外還是偏低,但正在逐步提高,特別是抗震性。就像抗洪,過去的標準要求30年一遇,現在改成50年、100年,那麼遇到災害時發生危害的幾率就小了。
  華商報:這個標準還是比國外低很多,抗震性能夠嗎?
  王慶霖:按照2000年那一版的標準,即使在汶川地震中,只要按標準設計,沒有偷工減料正常施工的房子,結果證明都沒有垮,是完全能夠達到要求的。國家標準是與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的,安全標準提高意味著材料用得越多、建築成本越貴,光強調標準,沒有經濟支撐也不行,不現實。
  華商報:那麼一座房子的壽命,與這個國家建築標準有沒有關係?
  王慶霖:有關係,但應該說沒有太大的關係,更重要的還是具體的施工水準。
  房子壽命與三大板塊息息相關,一個是設計,設計不安全當然會塌樓;二是你的施工質量怎麼樣,管理水平怎麼樣;三是使用後的維修管理怎麼樣,這三個因素直接決定了一棟房子的壽命。
  文革後期興起“設計革命”光想省材料
  華商報: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您的工作見證了中國的建築質量。那麼,到底這些年來蓋的房子質量咋樣?
  王慶霖:從上世紀50年代一直到60年代初,我國的建築質量還是比較好的,甚至1966年到1970年左右,應該說問題都還不太大。那個年代建築的設計還是不錯的,雖然安全標準要求不高,但是施工質量好,儘管有的房子用的是黃泥砂漿。可到了文革後期,興起一股所謂的“設計革命”,就是主張通過設計省材料,提倡材料越省越好,建築做得越薄越好,搞這種東西,所以那個時候的安全度就低了。像柱子,過去是實心的,就把它掏空;一個梁過去是實心的,現在挖一個洞,就搞這種所謂的節約,說的是多快好省——這是文化大革命的典型產物。還有一批房子,搞的所謂新型結構,實踐“折板結構”(由多塊條形平板組合而成的空間結構,是一種既能承重,又可維護,用料較省,剛度較大的薄壁結構,可用作車間、倉庫、車站、商店、體育場看臺等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屋蓋)等,一味省材料不講科學,隱患都很大。而且施工時,大家都在搞革命,施工水平就會差很多。但是,施工階段更亂的是在上世紀80、90年代。
  施工水平差和偷工減料疊加起來才會塌方
  華商報:按道理說那時文革已經結束了,國家各個方面都進入正軌了?
  王慶霖:改革開放後的八九十年代,開始講求經濟效益,工地大量幹活的是農民工。過去的國營建築公司都是自己的工人,給國家幹活誰敢馬虎,有培訓有標準有多年的訓練。改革開放後,大批農民工進入建築業,當然我們的城市基建規模也上來了。建築規模一下子擴大了幾十倍,需要大量勞動力,大多農民工進城找工作都到了建築工地,雖然能吃苦但整體沒有合格的技術訓練,誰也不知道高樓大廈是怎麼修起來的,反正照貓畫虎。
  再一個,就是那時的開發商、施工企業其實都是些小工頭,一個工頭承包一棟房子。他想省水泥就省水泥,還有拿竹子當鋼筋的,我們都見過。還有明明一個房放六根鋼筋,他給你放四根,這在行內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華商報:那個時間段的一些樓不是今天還在用嗎?
  王慶霖:用是用,但是它的承重不一樣。籠統地說,像這種磚混結構,安全繫數是2.3左右,在設計時,我會用平常這種結構的最大荷載值和強度的最小值來進行設計,兩頭堵。施工水平差和偷工減料,這兩個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才會塌方。
  華商報:那當時的材料情況如何?
  王慶霖:很多都是用小工廠的材料,質量也很差。上世紀90年代的質量偏差是最大的,很多小作坊做出來的建築用鋼,因為便宜農村自建房用得多,少部分流到正規建築里去了。那陣假冒的八大鋼廠的鋼材最多,假冒的鋼材一折就斷,根本達不到要求,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使用維護不當最影響房子壽命
  華商報:這種情況是在什麼時候好轉的?
  王慶霖:2000年以後,國家住建部的政策和法規逐漸健全了,施工到監理,技術的規範,企業資質的要求,整體有個提升,包括對房子交工以後的管理和使用。應該說建築質量那時就已經好轉了。
  華商報:房屋交工後的管理維護,具體是指什麼?
  王慶霖:過去我們國家是重建築、輕維護,可房子如果使用不當的話,照樣會塌。比如工業廠房,本來要求一個月清灰一次,可它幾個月不掃、一年不掃,堆個一米多厚,到時候就塌方了。國外都有法規,什麼房子需要多少年檢查一次、加固一次、維修一次,包括門窗都有明確規定。2006年我國也新出台了《民用建築通則》,提出了一些管理和使用的要求,但是基本沒有得到貫徹實行。
  建築質量國家也有規定,房屋超過15年應該怎麼辦,誰來對房屋進行鑒定,確定後期的使用年限,這些都有,法規上都寫得很清楚。但問題是,沒有人理你。
  華商報:一般房屋使用不當,哪個環節容易出問題?
  王慶霖:比如說,鋼筋混凝土特別怕水,怕乾濕交替,因為鋼筋是要生鏽的。水進去鋼筋就會生鏽,原來24、25粗的變成18了,那荷載安全度就降低了。荷載大了房子可能就會塌。這種情況就屬於正常維護不當造成的房屋損傷。
  像一些陽臺在室外風吹雨淋,損傷就比較多,如果結構不好可能就造成隱患。特別是在沿海地區,空氣裡帶鹽分的,腐蝕性更強。
  華商報:水管漏水,會不會也出現這樣的問題?
  王慶霖:上下水管道長時間不維護,它就會往下滲,出很多狀況。像地基線泡塌了,房子就塌了。西安這種情況很多,上下水滲透、地基下沉造成房屋裂縫。
  華商報:這種情況,應該是誰來維護,政府嗎?
  王慶霖:假如是小區的話,物業管理公司應該搞這些維護的;假如是私房,所有人就有義務去做這個事兒。有很多私房都是一大院子的百年老房子,主人自己買管道,今天想開個溝就拉一道,你這個做法是不是防水防滲?現在國家雖然有這個標準,但是沒有落地,包括物業的管理規定上也都沒有體現。
  設計壽命50年,不代表房子50年就得挖掉
  華商報:聽您這麼一說,我們住的房子真是千瘡百孔。不僅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房子,現在修的房子好像也沒那麼安全?
  王慶霖:我們現在設計壽命規定是50年,指的是一般建築,而且在正常維護的條件下,你不好好維護就達不到這個水平。況且,50年是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維護你都得達標的情況,任何一個環節有漏洞,都可能出問題。
  華商報:我們的房屋產權70年,而設計壽命是50年,那這不是開玩笑嗎?
  王慶霖:關於設計壽命是這樣的:因為設計方法的關係,如果房子設計壽命到年限了,國家法規有規定,房子所有人可以委托有資格的單位進行技術鑒定,來確認你後期的使用年限。就是鑒定房子超過使用年限後,後面還能安全使用多少年;再次到期後還可以再鑒定,不是設計年限一到,這個房子就得挖掉了。
  70年產權,如果到時房子好著呢,那就繼續用;確實成危舊房了,就得挖掉。按照國家現在的標準,它的安全繫數應該是1.8到2,如果施工環節不出問題,設計50年,但實際使用年限應當可以保證90到100年。當然也有50年倒塌的,這應該是小概率事件。
  華商報:就是50年只是一個設計上的保守數字,而最長100年的使用壽命才是一個比較平均的真實水準?
  王慶霖:現實情況是這樣子的。剛纔我也說了設計、施工和管理三個方面的問題,很多房子達不到50年,具體原因可能就是泡水了。
  西安3類“危房”值得重點關註
  華商報:安全繫數這個東西,主要是靠設計嗎?
  王慶霖:主要靠設計,當然還要靠施工和管理來保證。拿西安來講,我覺得比較危險的,首先屬城中村自建的房屋,那屬於三無建築——沒有經過批准,沒有經過正規設計、施工和驗收。這種房子還要出租,人又多、又擠,安全隱患比較大。還有加層,兩層加到三層,好多都六層七層了。
  再一個就是所謂棚戶區,很多房子年代很久了,有的70、80年了,這樣的房子肯定不行了;再一個就是早些年修的沿街門面房,隨意把牆打掉,開個洞然後做買賣。或者就是把一扇窗戶擴大成一道門,這類改造房安全隱患很大。要來地震的話,這種房子肯定要垮!
  華商報:為什麼國家不能出一個統一的圖紙,比如民房怎麼建,門面房怎麼建呢?
  王慶霖:其實是有的。但是按照住建部的建法,肯定要多花錢。錢一多農民就不願意,我們以前蓋的房子,住了多少年也是好好的,我憑什麼做這麼多措施?這個和他的意識有關係。危房改造住建部也有規定,你家拆了危房後,國家給補助,鼓勵你去做。但是補助的錢要蓋這個房子肯定不夠。國家不可能給你蓋一棟房子,可能最多補兩萬塊錢,很多人也不願意,這和住戶經濟實力有關,也和生命意識有關,很多人窮怕了,寧願湊合也不願多花錢。
  中國建築壽命只有30年?
  華商報:最近這段時間,關於中國建築壽命的討論很多。有人說中國房子壽命只有30年,實際上是這樣嗎?
  王慶霖:近幾年,城市擴張拆遷頻繁。拆的大部分都是新中國成立後60、70年代的房子,也有不少是80、90年代的房子,這些房子到現在為止,平均也就30年左右。但拆遷的房子,嚴格說只有少數是真正需要拆除的,大量的是功能不滿足要求了。比如房子太小了,窗戶不採光,有錢就不用它了,拆掉了。
  當然也有為了商業利益而拆房的,剛蓋不到10年也可能被拆掉。很多單位都是借危房的名義拆掉蓋新的,這麼算下來平均壽命30年。真正夠30年的可能就是一些工業廠房,因為它長期高溫高濕,所以壽命短。但是像一般住房,50年是沒有問題的。除非是大災害,比如大地震。
  華商報:也包括上世紀80、90年代建的那一批質量不好的房子嗎?
  王慶霖:雖然那批房子質量不好,但也不至於只能住30年。光用磚頭不加水泥砌個建築物,你不動它,它也照樣不會倒。問題是,不能遇到大的自然災害。
  華商報:很多人都在擔心,覺得房子質量不好,住著很不安心。到底怎樣的才是好房子?
  王慶霖:最終決定房屋設計成功有幾個要求,一個是安全性,就是荷載、承受得住,包括風、雪、偶然的地震,還有常規的荷載;還有一個適用性,就是房子能滿足我的要求,住著舒服;還有就是耐久性,要保證使用壽命50年之內。
  我國過去對耐久性重視不夠,舉例來講,鋼筋混凝土結構保護層特別薄。保護層有很多作用,其中一個作用就是防止鋼筋生鏽。鋼筋外面那層混凝土,也叫鋼筋保護層。這個過去設計太薄了。水、氧氣、二氧化碳進去了,鋼筋就會生鏽,時間長了沒維修,那就會出事故。
  華商報:那麼國家現在有沒有這個標準?
  王慶霖:從2010年才開始有,提出要重視保護層壽命。對設計人也提出了要求,你要註明你這個房子壽命是多少年。包括施工,達到設計標準的95%才可以通過驗收。但是,實際上還是沒有得到普遍重視。只有像沿海的跨海大橋、百米以上的建築,才會很重視。
(編輯:SN0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j43ljq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